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普通高校 - 上海市高校 - 正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来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07-3-12 12:35:47 【字体:小 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网站首页
www.sues.edu.cn/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地方高等学校。学校的主校区坐落于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内,一座现代化、信息化、人文化、园林化的美丽校园,矗立在浦江上游,镶嵌在佘山之侧。

    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来临之际,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决策下,一批大学分校应运而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是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7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上海市造船工业局、华东电业管理局、上海市交通运输局和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建了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纺织工学院、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建了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建校之初,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两所国家重点大学的一批优秀师资来到我校,市政府、区政府和产业界的一批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加盟我校。高等院校、工业局、地区三结合的联合办学模式,使我校传承了国家重点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依托工业企业办学的优良传统。
     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华东化工学院分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991年,学校通过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育合格评估。
    进入21世纪,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市主战略,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为了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对高校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2002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我校在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内建设新校区。随即学校开始筹建松江新校区。2003年10月,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8月,二期工程建成,学校整体迁入松江新校区。松江新校区占地1170亩,建筑面积22.836万平方米,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松江校区建设体现了高质量、高水平,总体工程质量均达到优良,所有建筑都获得了优质结构奖,其中行政楼、体育馆、艺术楼、图文信息中心、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等5个单体建筑获得了上海市白玉兰奖,体育馆还获得了上海市金刚杯奖。今天,一座现代化、信息化、人文化、园林化的美丽校园矗立在浦江上游,镶嵌在佘山之侧,令九峰生辉,华亭增色。“亭亭玉立”的行政楼、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风格别具的体育馆、婀娜多姿的艺术楼,雄伟壮观的图文信息中心、气势宏伟的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蜿蜒纵横的河流湖泊、宽广起伏的大草坪,名称蕴涵“学贯东西、德才兼备”的道路桥梁,象征着“工程大”的腾飞,象征着学校21世纪璀璨的远景。松江新校区的建成是学校“十五”期间建设发展的显著标志,奠定了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坚实基础,成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筹建松江新校区的同时,2003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基础上,我校调整结构,建立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市高级技师学院。

    目前,我校由原来的4个校区,校园面积仅260.67亩,建筑面积仅16.7911万平方米规模较小的高等学校,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松江校区、仙霞路校区、新村路校区和逸仙路校区等6个校区,占地面积1418.26亩,建筑面积38.4333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4525名的规模较大的高等院校。
    经过28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已成为一所工程技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经济管理和艺术设计学科协调发展、学科和专业紧贴上海现代产业,特色比较鲜明的高等学校。学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中法埃菲尔时装设计师学院、中韩合作“多媒体设计学院”、基础教学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女工程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9个院、部。学校还拥有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实验实训中心、航空发动机展示中心、电子电气实验实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等15个设备先进的教学实训基地,以及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中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等8个校级科研机构。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获得了“车辆工程”硕士学位点,并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该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社会保障”、“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4个学科成为学校可独立授予学位的首批硕士点。目前,学校有4个硕士点、32个本科专业、24个本科专业方向、17个高职专科专业。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著名高校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2001年,我校与法国时装公会教育集团国际时装学院合作创建了“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2002年,我校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创建了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2003年,我校又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和“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2004年,学校申报了“电子通信工程”等4个中美合作本科专业。2005年,学校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本分校合作,正在申报“工业工程”等5个中外合作专业。与此同时,学校与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日本九州产业大学、英国戈登大学、澳大利亚科庭大学、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德国基尔理工大学、韩国桂圆造型艺术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2003年、2004年、2005年我校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校长国际教育论坛,吸收国际高等教育先进理念,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嫁接了国际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声誉不断扩大。
学校在推进外延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2001年,学校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公共艺术(产品包装设计)”等3个学科被上海市教委确立为重点(培育)学科。2005年,学校的“社会保障”、“能源科学与工程”、“现代汽车运用工程”、“天然源农药化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5个学科被确立为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物流管理”和“艺术设计”2个学科被定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教育高地。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1年全校年度科研总经费1125.1万元,发表论文264篇,其中核心刊物80篇、三大检索3篇、出版论著(含教材)8本、专利授权数1项、学校在上海市高校科研综合实力排名在20位左右。2005年,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5025.16万元,增长346 %;发表论文720篇,增长175 %;其中核心刊物350篇,增长337 %;三大检索论文数59篇、专利授权数60项、出版论著(含教材)44本。学校专利授权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32位,在上海高校排名第5位。学校在上海市高校科技指标综合排名上升到第12位左右。
    教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1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200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近五年共出版教材134部。2006年我校有8本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作为教育部特邀代表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强化实践环节,服务地方经济,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实践与探索》的交流发言。2006年,我校与上海航空公司建立的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案例,被教育部、科技部等6部委选为中国校企合作十大案例之一,我校被邀请在会上作了题为《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构筑校企战略联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发言,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成果得到了高等教育界同行专家和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明显。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433名,其中专任教师801名,按2006年7月31日统计,当量生师比为15.85 ∶ 1,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64名,副高级职称者18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30.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67.9%。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招生数2363人,在校生为7812人,到2006年的招生数为4150人,在校生达到14525人。学校生源从原来仅限于上海地区逐步扩大到江西、甘肃、湖南等十多个省市。多年来,我校大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高,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8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万余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他们都活跃在上海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有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部门、大型企业、高科技园区的领导和专业骨干。

    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1986年7月5日,江泽民同志出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大会,作了重要讲话,并为学校题词:“为上海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倪志福、国务委员陈至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教育部副部长袁仁贵、章新胜、吴启迪、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严隽琪以及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相关领导都曾先后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 中国教育报 》等中央报刊,《 解放日报 》、《 文汇报 》、《 新民晚报 》等上海地方报刊,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新华网等一大批传播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学校多年来保持了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